中国科技通讯2015年第5期
2015-05-19 23:49
 

 

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万钢部长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顾问卡苏·伊拉拉 

 

  2015年1月26日上午,科技部万钢部长在科技部会见了来访的埃塞俄比亚总理顾问、政策研究中心农业与农村部负责人卡苏·伊拉拉(Kassu·Yilala)部长一行,双方就推动生物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万部长欢迎卡苏部长率生物科技代表团访问中国。他表示,中埃传统友谊深厚,近年来两国在科技领域积极合作,启动了中埃皮革工业联合实验室、国际科技特派员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富有成效。万部长重点介绍了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并提出,双方可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下,通过开展政策咨询、联合研究与技术示范、共建联合实验室、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等,推进两国生物科技领域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 

  卡苏部长感谢万部长的会见。他指出,生物科技是目前埃塞推进经济转型、改善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此次访问,埃方迫切希望在生物科技规划制定、基础和应用研究、生物科研部门机构设置、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学习中方经验,并探讨推动未来合作的可能。卡苏部长欢迎并高度评价万部长关于生物科技合作的有关举措和建议。 

  生物中心黄晶主任、国际合作司陈霖豪副司长等陪同会见。 

 

 (来源:科技部,2015年2月15日 ) 

 

 

中国-厄瓜多尔科技合作协议在京签署 

 

  2015年1月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见证下,科技部万钢部长在人民大会堂与厄瓜多尔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国务秘书拉米雷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厄瓜多尔共和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秘书处科技合作协议》。 

  协议主要目标是在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厄科技合作关系,鼓励两国科技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在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人员培训、技术转移等领域开展合作。 

  拉米雷斯国务秘书在与万部长会面时表示,厄瓜多尔作为2015年拉丁美洲共体轮值主席国,愿与中方携手共同推进中国-拉丁美洲共体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万钢部长对此表示赞赏,并就合作举办中-拉科技创新论坛等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议题交换意见。 

  

 

中国-东盟国家合作 

 

我代表团出席第八次东盟10+3科技委员会会议 

 

  2015年1月27日,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科技委员会会议(8th ASEAN COST Plus Three Meeting)在日本东京召开,来自东盟国家与中、日、韩三国及东盟秘书处的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日本文部科学省Sadayuki Tsuchiya副部长和东盟科技委员会轮值主席、印尼研究技术部高级顾问Teguh Rahardjo博士共同主持,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王艳副主任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会上,我代表团围绕落实习近平主席去年10月访问印尼期间以及李克强总理去年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的有关科技合作倡议,建议加强青年科学家交流,并促进企业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中方代表重点介绍了“亚非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并推介了拟于今年10月在京举办的“东盟10+3青年科学家交流活动”。同时,我代表团还介绍了中国主要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发展趋势,与参会代表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和交流进行了探讨。 

  与会各方对中方所提倡议表示支持,愿加强10+3框架下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来源:科技部,2015年2月15日) 

 

 

中国-欧盟合作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宣讲会与龙星项目二期启动会在深圳举行

 

  2015年2月2日至3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携手欧盟驻华使团科技与环境处、龙星项目合作伙伴在深圳组织召开了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宣讲会以及龙星项目二期启动会。欧盟驻华使团科技环境参赞博思睿(Mr.Laurent Bochereau)、欧委会科研总司项目官员蒂亚戈(Mr. Diego Sammaritano),以及龙星项目来自希腊、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葡萄牙的二十多位合作伙伴应邀出席了此次活动。 

  龙星项目二期是继欧盟第七框架龙星项目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参与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新项目。该项目于2月3日在深圳启动,为期三年,共有来自中、德、法、意等国的14个机构参与其中。项目旨在进一步构建中欧科技政策的交流合作平台,为中欧科研人员互相参与彼此的科技计划,特别是中方参与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提供指导和服务。 

 

 

  (来源:科技部,2015年2月16日) 

 

 

中国参与国际大科学项目 

 

曹健林副部长率团出席ITER组织特别理事会会议 

 

  2015年3月5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聚变能组织(ITER组织)特别理事会会议在巴黎召开。来自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七方的理事成员、政府代表和ITER组织主要高管与会。中方代表团团长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率团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正式任命了伯纳德.比戈先生(Bernard Bigot)接任本岛修教授担任ITER组织新一任总干事,任期为5年,同时授予本岛修教授荣誉总干事。比戈先生此前一直担任法国原子能和可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 

  本次会议讨论和修订了比戈先生提交的工作计划草案,该方案主要包括ITER组织新管理结构的设立、七个成员方执行机构与ITER组织总部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建立、项目储备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更新、过渡阶段的执行措施等。会议敦促比戈先生尽快制定项目新基准,特别是进度基准,提交2015年11月的理事会会议审批。 

  会前曹副部长与美国代表团、欧盟代表团分别召开了双边会议,就工作计划草案中的关键问题交换意见。曹副部长还专门约见比戈先生,就中方高层职员安排事宜坦诚交换意见。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翻开了ITER组织管理新的篇章,各方对ITER计划的高效实施与紧密合作寄予厚望。 

  中国科技部基础司马燕合司长、国际合作司陈霖豪副司长、ITER中心罗德隆常务副主任等随团出席会议。 

 

  (来源:科技部,2015年3月19日) 

 

 

2015年中国参与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2015年3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参与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科技部、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核安全局、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核研院、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上海交大核学院、核能行业协会等单位4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核能行业协会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承办。 

  会议回顾了2014年的工作进展,就GIF政策组、专家组、产业咨询高级委员会的相关重要议题进行了讨论。国内参与GIF研发合作活动的相关单位就超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超临界水冷堆、熔盐堆、铅冷堆等的研发活动及工作进展分别做了报告。关于2015年工作,会议决定将有选择、有重点地参与GIF堆型研发活动,统筹协调考虑加入GIF可持续发展工作组、经济方法学工作组等事宜。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的熔盐堆实验设施及中科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背景信息: 

  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是由科技部与国家原子能机构牵头加入的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其成员包括加、中、法、日、韩、南非、瑞士、美、俄、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等。第四代核能系统具有四个重要的特征:核能的可持续利用、经济性、安全与可靠性、防扩散与实物保护。其中安全性——包括大幅度降低堆芯损伤的概率、消除场外应急响应需求,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重要优点。GIF主要任务是就6个国际公认最有潜力的第四代核电站堆型——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超临界水冷堆、超高温气冷堆和熔盐堆开展合作研究。 

  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于2006年11月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GIF《宪章》,2007年11月杨洁篪外长签署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研究和开发国际合作框架协定》加入书。2008年10月和2009年3月我国分别加入了超高温气冷堆和钠冷快堆两个系统安排。此后经国务院批复,2011年6月科技部万钢部长签字同意无限期延长GIF《宪章》有效期。科技部、国家原子能机构相关司局于2011年8月委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承担GIF联络办公室工作,包括国内外日常联络,以及信息收集和发布等。 

  (来源:科技部,2015年3月20日)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中国与国际能源署科技合作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5年1月20日,中国与国际能源署(IEA)科技合作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近年来,中国与IEA科技合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目前中国已成为IEA能源研究技术委员会(CERT)的常规观察员(regular observer),将进一步巩固与IEA的能源技术合作关系。中国的科研机构已加入了IEA的19个能源技术合作实施协议(IA),共有22家单位参与其活动,专业领域涵盖了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终端用能、聚变能等各个方面,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丰富的能源科技国际合作平台。通过参与国际活动、项目合作、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等,充分调动了国内研究力量,共享国际资源,展示我国能源科技的实力,提升了中国在能源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 

  陈霖豪副司长在会上强调,要通过IEA科技合作平台,充分利用IEA资源为提升中国能源科技服务,也为中国能源技术、能源方面标准和政策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一个很好的渠道。他希望新的一年里继续为国内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参与IEA能源技术领域合作提供渠道、支持和指导;统筹国内研究力量,共享国际资源,组织好相关实施协议在华举办的大会,继续扩大中国在IEA以及相关能源技术领域的影响;联络办要继续为中方机构做好服务工作。 

  (来源:科技部,2015年2月2日) 

 

 

国成为国际能源署聚变能协调委员会正式观察员 

 

  2014年12月15日,国际能源署(IEA)聚变能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FPCC”)致信科技部,正式邀请中方以正式观察员(Regular Observer)身份加入FPCC,出席各层级的国际会议,参与国际聚变能研发计划的议事。12月29日,国际合作司陈霖豪副司长代表中方接受邀请,随后IEA予以确认。这标志着中方已成为FPCC正式观察员。 

  近年来,中国与IEA在能源技术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方已经成功加入了FPCC管理的九项执行协议中的四项。此次成为正式观察员,使我国能从更高层面参与IEA核聚变领域的活动,加强国内聚变领域专业人士与IEA的合作,同时也为IEA注入一股重要力量,为共同推进国际能源的研发和应对世界能源危机做出贡献。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ITER中心)将作为FPCC具体执行机构,统筹协调国内相关单位(磁约束核聚变研究院所、高校和核聚变研发相关企业)参与FPCC的活动及下设各执行协议活动的国内安排和组织实施。 

  国际能源署(IEA)是在经合组织(OECD)框架内建立的国际自治团体。为了应对能源危机,IEA成立了“能源研究与技术委员会”(CERT)。聚变能协调委员会(FPCC)是CERT下设的四个工作机构之一。FPCC成立于1975年,其宗旨是协调IEA成员国和伙伴国的核聚变研究、核聚变技术开发和核聚变政策,在IEA的框架内共同推进国际合作。 

  (来源:科技部,2015年1月16日)

推荐给朋友:   
打印